> 余杭家纺产业协会主办
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协会动态
 
> 协会动态
> 通知公告
> 培训
> 产业动态
> 企业动态
产业动态
当位位置: 首页 >> 协会动态 >> 产业动态
纺织大国崛起历程——中国纺织工业的70年(一)
发布时间:2016-12-14 访问次数:2928
 
  这是原中国纺织工业部离休老干部陈义方同志在"中纺联纺织强国建设大讲堂第九讲--纺织大国崛起历程"的讲课稿。
  文中对中国纺织工业作为民族工业、中国工业化的先导产业发展初期的介绍,以及对新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初期的回顾和对中国纺织工业重要性的阐述等,都很有学习参考意义。
  知兴替,明得失,和小编一起读史吧!
 
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中国纺织工业的70年
陈义方
  当前中国纺织工业正处在世界经济史罕见的高峰状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十几年"加速度"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远超预期的发展成就。无论社会各界以至业界人士自己,都有必要重新"发现"中国这个庞大的产业部门。
  我们为在2020年达成建设纺织强国的伟大目标,为纺织工业在"全面建设小康"决胜阶段率先登顶,更有必要对中国纺织工业作一番再认识。用纺织工业奇迹般的发展成就,进一步激励全国纺织系统,并用以鼓舞全国人民。并以史为鉴,深入了解中国纺织工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宝贵历史经验,有所发展、有所选择地用于纺织强国建设。
  一、认识中国纺织工业的奇迹般发展成就
  纺织工业,中国最大的传统产业。
  它是当代中国国民经济中一个庞大的、最稳定的支柱产业部门。
  它在中国社会"全面小康"建设中,担负着实现人民丰衣足食以至"美衣美居"美丽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古"丝绸之路"。
 
  它拥有辉煌的手工纺织业历史传承。早在汉代,中原地区发达的桑麻生产和手工丝织业,以及由此衍生的东西方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就已承载着中华古文明,以精湛的技术和规模化的商品生产方式,引领中亚、西亚、南欧、西欧和东南亚、南亚许多国家,先后开辟出蚕桑事业和丝织业。
  直到19世纪中、后期,东南沿海各省出产的高品级生丝,仍然是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中国纺织业由手工业生产方式转向机器生产和工厂制,最早发生、发展于缫丝业,并非偶然。彪炳史册的古"丝绸之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日,发展出推进亚欧各国国际合作共赢的"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大战略,更可说是中国纺织业的殊荣。
  近代机器纺织业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受制于国家百年积贫积弱,迟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整整一个世纪。在"实业救国"声中,从1880年算起,经过七十年的艰辛、曲折历程,直到20世纪中期中国纺织工业虽说已初步打下基础,就其总体而论还远远落后于美、英、法、德、意、俄和日本、印度。
  新中国开国之初,1950年中国人口在全球占比22%;而此时中国纺织工业的棉纺锭(513万锭)在全球占比仅为5%,棉纱年产量(43.7万吨)在全球占比仅为7.8%。而同年美国的棉纺织工业的总规模是2179万锭,生产棉纱181.4万吨,总体上是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倍。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作为一个最重要的民生消费品工业部门并有一定基础,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后在执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急起直追并在若干年后在世界范围后来居上,是很自然的事。但在新中国建立后六十几年间,中国纺织工业在世界范围的地位变化之大,却远远超过了国人以至世人的预期。
  最近的十五、六年间(2010-2015),中国在全国人口占全球19%左右的情况下,纺织工业的经济总量总体上在全球占比55%以上。棉纺织工业的设备规模(棉纺锭)在全球占比57%左右。2015年棉型纱产量3538万吨、棉型织物产量893亿米,其全球占比都在55%以上。更具可比性的"纺织产业纤维加工量",从1978年的276万吨(全球占比10%),逐步发展到2000年的1360万吨(全球占比25%)、2010年的4130万吨(全球占比51%),2015年的5300万吨(全球占比55%以上)。
  欧洲是棉纺织工业的发源地;中国棉纺织工业直到1989年才以3566万棉纺锭的总规模,开始赶上全欧棉纺织业。其后20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突飞猛进,到2010年已发展为全欧棉纺织工业的8.9倍。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纺织工人。
  "大纺织"产业链另一重要领域化纤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后来居上的过程更是堪称奇迹。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化纤年产量还不足1万吨,因而在全球经济统计中被"忽略不计"。直到1960年才以年产量1.06万吨进入"世界化纤产量统计"。直到1985年才以"年产量破百万吨(101.7万吨)"和"全球占比6.3%",进入化纤制造业"世界主要国家"行列。而在此后的30年间,中国化纤制造业"后来居上"的大发展势头就明朗了。2000年695万吨,2005年1655万吨,2010年3090万吨、2015年产出4832万吨。其全球占比已高达三分之二左右。美国曾经长期引领世界化纤制造业,直到1995年美国化纤产量还居世界首位。中国化纤制造业在1996年反超美国开始居世界首位;其后20年间继续高速发展,到2010年中国化纤产量已是美国的10倍。
  中国制造业经过六十几年快速、持续发展,近年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工厂"。纺织工业更是如此。
  "衣食住用行"五大民生问题,衣食当先。中国社会历朝历代,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都没有解决好老百姓普遍丰衣足食问题。新中国开国之初,1950年全国棉布产量人均仅4.5米,确确实实是个"人民衣被甚少"的局面。
  令人欣慰的是:进入社会主义时代以来,从1950到2015的六十几年间,纺织工业快速、持续发展,终于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重大民生问题。66年间棉型织物年产量由25亿米发展到893亿米;在全国人口增加1.5倍的情况下,"人均"棉型织物产量增长12.5倍,发展到65米。扣除棉型织物直接出口和棉型梭织服装出口用布后,2010-2015的六年间,每年可供国内城乡市场的棉型织物总量在600亿米左右,即"人均"45米左右,足可适应小康社会较高水平的衣被消费需求。
  新疆棉田。
  至于涵盖棉、毛、麻、丝、化纤等全部纺织品的"人均纤维消费量",从1950年不足1公斤,1978年2.5公斤,发展到2010年的18公斤(同年全球平均11.8公斤)、2015年的18.25公斤,那就更能说明当代中国纺织品消费水平的小康局面了。
  由纺织工业主导的服装、家用纺织品等民生用品的生产和供应,是中国社会最先告别"短缺经济"、最先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工业经济领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社会诸多重大民生问题都在逐步解决;穿衣问题是解决得最早最好的一个民生问题。
  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城乡人民服饰"蓝、黑、灰一抹色"的情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服饰多样化以至时尚化。反映时代精神、时代风貌的时装和华丽的家用纺织品,进入城乡普通人家。人民群众衣被的普遍改善,已成为"全面小康"和"时尚中国"的一个重要元素。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纺织机器发明加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二百几十年间,纺织品历来都是世界范围货物贸易最重要的商品。二战后70年间,从"关贸总协定(GATT)"到"世界贸易组织(WTO)",都把制订纺织品服装贸易规则放在重要地位。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国内市场纺织品供应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开始大举进入纺织品服装国际市场。从此时起仅十几年时间,就在1996年以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371亿美元,开始跃居世界首位(全球占比11.7%)。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纺织工业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进一步上升。2000-2015年间,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要市场,年出口额由530亿美元(全球占比15% )发展到2911.5亿美元(全球占比37%左右)。相应地,纺织工业的贸易顺差,由2000年的391.5亿美元(同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顺差241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2646亿美元(同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顺差5945亿美元)。纺织工业在国家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外汇储备中的重大作用,越来越明显了。
  中国纺织工业在世界范围后来居上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形成"衣被天下"的大格局,来之不易。这是多种因素、多种历史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秉持"执政为民"的社会主义理念,始终把发展纺织工业列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环;并在推动纺织工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新中国建国初期,在国家百废待兴而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就果断决策,集中财力物力安排一系列纺织工业新基地和大型纺织工厂的建设。
  大规模建设纺织工业,必须解决数量巨大的纺织机器供应问题;中共中央几位主要领导人,一致肯定纺织系统立足自力更生、自己造纺织机器的发展战略。
  发展纺织工业不能搞"无米之炊"。为落实棉花播种面积,解决工业、农业、商业协调一致的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务院连续多年直接召开全国棉花会议。
  为从根本上解决纺织原料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直接作出建设一系列大型化学纤维工厂的战略部署。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碳纤维行业快速发展。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几年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先后作出加快发展纺织工业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引进设备、技术加速纺织工业现代化进程;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性机遇,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将服装工业从手工业系统划归纺织工业部管理,振兴服装工业;改革外贸管理体制,支持纺织企业自营出口,直接面向国际市场……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中国纺织工业在"前30年",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办成了许多大事,奠定了"纺织大国崛起"的雄厚基础。接着在"后30年",抓住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更有力度的战略决策,推动纺织工业加速度发展,形成了"纺织强国在望"的新局面。
  纺织工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源头,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马克思、恩格斯当年通过深入研究欧洲各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概括、提炼出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的一系列学说,以至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原理,不是偶然的。
  中国纺织工业的发生、发展,迄今已有一百三、四十年的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先导产业,其早期(1880-1949)创业历程真可谓举步维艰,历尽磨难。洋务运动时创办的第一批纺织工厂,没有一家寿命超过十年。幸亏是"实业救国"这面旗帜,激发出一批有识之士投身纺织工业建设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成功,方能在上世纪中期以"中国最大的传统产业",作了差强人意的历史终结。进入社会主义时代以来,中国纺织工业走上了兴旺发达之路。但并非就此进入坦途。也是历尽艰辛,也是许许多多有识之士为之弹精竭虑,方能在"前30 年"总体上实现快速、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后来居上,奠定"纺织大国崛起"的坚实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纺织工业顺利地完成"纺织大国崛起"的伟业,并发展出"世界工厂"、"衣被天下"的新局面;这当然是纺织系统奋斗多年的结果,其中凝聚了几代"纺织人"、纺织系统数以百万计从业者的艰辛和智慧。
  但应该看到,其中也有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外部发展环境的有利因素。更还要看到:在这一可说是很顺利的发展时期,又出现了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过度、平均利润率过低和环境保护难于决策等新的棘手问题。
  中国纺织工业一百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典型地反映了一个人口大国解决重大民生问题之不易,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之不易。新中国建国后六十几年间,纺织工业在国家高度重视下出现"纺织大国崛起"的局面,则又典型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治国理政之道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总之,如果讲以史为鉴,一部"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史",实在是工业发展以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宝库。
  中国纺织工业的大发展局面,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足堪国人自豪。正在参与或曾经参与中国纺织工业宏伟事业的数以百万计的纺织工业者,当然更可引以为豪。
 
[ 关闭 ] [ 打印 ]  
余杭家纺产业协会主办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地址:杭州市临平迎宾路355号永安大厦1904室 0571-89266661 浙ICP备11020901号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2397号
杭州网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制作和技术支持